我國儀器行業起步較晚,研發能力較發達國家差距較大,這是無可厚非的現象,也是國人需要坦然面對的事實。有差距,但差距在哪?為搞清楚這個問題,中國教育裝備采購網特意上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曹乃玉秘書長,曹秘書長一針見血的指出:“中國儀器產業一直在努力追趕國外水平,但對于產品的應用開發,巨大的技術差距不容我們忽視。”
種種條件的限制,讓我國的儀器產品缺乏原創性,產品的研發就顯得更加力不從心。導致了與國外儀器的差距越拉越大。
客觀的講,近些年來,在常規檢測方面,國產儀器中的氣相、液相、分光光度計這些常用儀器技術已臻于純熟,和進口儀器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存在差距的只是在一些的研究領域中,比如串聯質譜、多級質譜。但對于各種采購,我們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儀器儀表的具體用途。對于一些*的科研單位、高校院所,工作性質和學術要求規定了所使用的儀器的功能和度必須處于科學的前沿,分析后得出的數據必須具有好的可重復性。但是雖然很多國產儀器單次實驗的度參數已經可以達到和國外產品相比,但是穩定性卻往往存在問題。而儀器設備的參數和指標更讓一些國產儀器*。為做出更加詳實的核實,中國教育裝備采購網特意約到北京師范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李崧主任,李主任惋惜的指出:“我們是想支持國產儀器,但科研中面臨的很多前沿問題,往往就是在拼度的zui后一位,度達不到和結果不穩定都會讓科研的結果得不到上的認可,科研對儀器的要求不僅僅是夠用就行。為了規避風險和減少麻煩,有特殊要求的科研實驗室通常會選擇本領域被廣泛認可的儀器產品。而國內儀器能被學術界普遍認可的還不多,國內儀器要走到前沿,還有很長的路。”但對于某些部門企業,李主任表示:“如果購買的儀器只做常規檢測,不少國內儀器已經可以滿足需要,這種情況下卻要花大價錢全部采購進口儀器,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確實值得深究”。